为努力推进我市教育均衡化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争创教育强市,根据《舟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特制定舟山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基本普及了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教师队伍总量已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到2005年,我市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8108人,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分别为1207人、3098人、 人、人、470人。从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情况看,我市小学、初中教师基本满足需要,高中教师尚有少量缺额。
——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明显优化。2004年,我市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达到99.14%、初中达到98.25%、普高达到95.3%;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63.95%、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53.62%,比2000年分别提高48.36和26.4个百分点。具有小学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为47.89%,初中、高中具有中学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58%、21.84%,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17.43、5.88和7.52个百分点。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要力量,小学、初中、高中45岁以下教师分别占 %、 %、 %。
——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完善,“十五”期间, %以上的校长参加了提高培训。出台了骨干教师支教、高中段教师提高学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制定了市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班主任评选与管理办法,实施青年导师制,有115名骨干教师与143名青年教师结对,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加大教育对外交流开放力度,组织二批17名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加拿大培训考察。
——教师队伍的管理日趋规范。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推进教师培养和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提高人员使用效率;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使教师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加强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教师流动更加有序,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劳动用工更加规范。
2、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现阶段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优质师资、拔尖人才仍然缺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段之间与学科之间教师的素质差距明显,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程比较缓慢,教师队伍法制建设任务艰巨,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3、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我市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海洋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委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和教育强市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巩固和提高我市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成果,推进教育均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教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也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任务。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
4、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教师法》,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5、基本原则:
——优先发展的原则。必须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适度超前的原则。既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又要考虑合理性、可操作性。
——优质精干的原则。既要坚持质量,又要保证数量,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均衡发展的原则。要统筹城乡、区域、学段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差距,整体提高;既要重视骨干教师培养,也要注重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科学发展的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个性,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为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创设条件。
6、总体要求:教师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与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相适应;教师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均衡化程度明显改善;教师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师和校长的管理体制依法理顺,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管理机制。
7、“十一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良
(1)教师素质有较大提高。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使教师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及终身学习观念。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不断增强,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全市拥有30名左右省特级教师、省级名校长、150名左右市级教学学科带头人、800名左右市、县(区)级骨干教师,并从中选拔一批进入国家骨干教师培训行列。在农村教师中,评选100名市级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和市级农村优秀班主任。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过渡到由公办教师担任,幼儿园教师的持证率达到 %。
(2)学历层次整体提升。到2010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 %、 %、 %、 %;幼儿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 %、 %;初中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2%;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120名左右,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0%左右,具有高级技工证书的达到 %以上。
(3)校长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小学、中学校长分别达到 %和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校长达到一定比例。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新任校长普遍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持证上岗率在99%以上,培养造就一批学校管理专家。
——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
(1)教师队伍规模适当。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综合考虑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外来人口子女就学以及推行小班化教育等因素,确定合理编制标准,配强配足师资力量。
(2)教师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在规模、公平、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均衡发展的原则,在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同时,扩大优质教师资源的服务面,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差异。非义务教育阶段,在办学效益优先的前提下,通过制度管理和政策导向,逐步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和高效配置。
(3)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市教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和实施青年导师制,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校长和教师。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形成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
——建立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中小学人事制度
(1)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合同管理”的原则,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晋升、交流等办法;完善与聘任制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
(3)利用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运行机制,形成教师队伍有序的流动机制。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8、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督查等管理职能,统筹区域内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保证各项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9、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各级各类学校要确立以德为重的管理理念,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根据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要求和任务,积极实施师德建设的思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师德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考核为抓手,认真落实《舟山市教育局学校教职工师德考评办法》,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评优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大力表彰奖励师德高尚的教师。
10、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逐步从学历补偿转到教师专业成长上来。要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起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育学习网络,使广大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师的继续教育要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实施奖励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11、统筹城乡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同区域内教师收入的差距,逐步实现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建立农村骨干教师和农村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对农村学校任教的专任教师和城区学校到农村支教的教师实行岗位津贴,稳定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队伍。要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积极做好超编学校的富余人员的转岗分流工作。积极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减轻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经济负担。
12、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严格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严格编制管理,压缩非教学人员,分流不合格教师和在编不在岗人员,坚决辞退长期代课教师,规范短期代课教师的聘用。要积极推广小班化教育,合理配置教师。
13、积极推行职务聘任制及全员聘用合同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上岗、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原则,进行职务聘任和全员聘用。严格考核制度,通过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完善与聘任制相适应,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学校人事管理新机制。
14、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逐步采取在本系统或面向全社会选拔聘用校长,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校长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加强对校长工作的民主评议和监督。
15、加大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和考核的力度。要坚持“以全体教师为源头、以青年教师为重头、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教师培养、提高、管理、使用的有效机制。实施以“教学学科带头人”和“德育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名师工程,并实行年度考核制和聘期动态管理制。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上挂下派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教师成名成家的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
16、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政策衔接和跟踪评价,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有关政策。完善教师的住房、医疗、养老和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